瑞幸咖啡 一夜崛起的背後
建立短短2年,5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42亿美元。自“新零售”兴起,咖啡行业也开始拥抱互联网基因,降生了不少互联网咖啡品牌,其中瑞幸咖啡—小蓝杯(主打外带的蓝色杯子)即是佼佼者,而快速进击的背后,互联网咖啡品牌们,也面临着自己的压力。
互联网基因催动高速生长
瑞幸咖啡生长之快,实超业内外预期,但高速生长让瑞幸咖啡毁誉各半,此前瑞幸咖啡宣布的动产典质信息,更是成为不少人看衰这头雄鹿的原因。简直,回首瑞幸咖啡的生长,似乎有着更多的“互联网”基因,而非餐饮基因。
首先,其首创人身世知名互联网约车平台,其次瑞幸咖啡的长时间高补贴方法,也与其他互联网企业获取流量、培养消费者习惯的做法并无二致,更像是“互联网+”咖啡版本。此类的企业并不以快速盈利为目的,而是期望短时间内提升品牌价值和自身估值,甚至谋求上市。
参考已往,因无法实现盈利或获得更多新投资,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等,而宣告退出行业的企业不堪枚举。有ofo、摩拜单车在前,瑞幸咖啡的高补贴模式,为自身带来了相当大的资金压力,自然也成为了业内外不看好其后续生长的重要原因。
高速扩张带来的供应链压力
不过相比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瑞幸咖啡即便满身的互联网基因,却依然要注重产品的质量,究竟咖啡才是瑞幸翻开市场、留住消费者的不二秘诀。并且,随着瑞幸咖啡的急剧扩张,供应链方面的压力自然而然开始凸显。
原料采购的危害和担心
瑞幸咖啡自降生之初便对标星巴克,除了商品SKU、订价相同外,更重要的是瑞幸咖啡选择的原料供货商大部分与星巴克的供货商重迭。瑞幸咖啡此举自然是为了包管在口感方面不落下风,可是却也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危害。
首先是无法通过实际售价(纵然用补贴后的商品售价)来提供足够的盈利,甚至可能会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带来资金危害。另一危害则在于随着瑞幸咖啡的迅速铺开,关于原料的采购量自然也会迅速扩大,供货商能否实时、足量地满足瑞幸咖啡的需求成为要害。
此前瑞幸咖啡曾与星巴克传出“供货商垄断”的消息,也从一定水平上说明了瑞幸咖啡在供货商方面的危害和担心。尤其是当瑞幸咖啡的备用供货商无法抵达原来的要求,瑞幸咖啡很有可能失去一部分用户。